云南育才教育集团,石林育才,育才教育集团,私立宜宾育才学校,呈贡育才学校 云南石育才教育集团,石林育才,育才教育集团,私立宜宾育才学校,呈贡育才学校
我心中的育才系列之四:“方向正,定位准,育才一定会走得更高更远” | |
作者:任正铭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2/23 17:34:40 文章录入:yucai 责任编辑:yucai | |
|
|
——访育才人的老朋友 杨涛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副院长杨涛教授近照 人物简介
杨 涛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云南省教育厅高校质量工程评审专家组成员、云南省教育厅高校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美国弗蒙特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云南教育对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
1992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主攻英语语言学。其中以“应用语言学”及“第二语言习得”为主。2002~2004年留学美国弗蒙特大学,主攻“外语习得与进步”、“跨文化交际”,“学习行为研究”及“学校发展与管理”等领域。2010年获“云南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1年获“云南师范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04年作为美国弗蒙特大学亚洲问题研究中心项目成员获美国联邦教育部国际交流大奖。 2004年获美国弗蒙特大学亚洲问题研究杰出贡献奖 ,2007年至今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 和平与人类安全 ”项目中方项目组长。2004年,参加在美国伯林顿召开的“西藏问题与台湾问题”研讨会,坚持正义立场,为国争光。
主要科研成果有200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英语国家概况》及2009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翻译理论与技巧》。研究方为中外语言比较与翻译、旅游翻译、口译理论与实践、少数民族文化翻译研究、英语教学方法与途径、学习型团队建设与发展、英语学习方法与策略、外语教师素质研究等。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坐落在昆明市龙泉路中段的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确认具有普通本科学历教育资格的独立学院,曾获得“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学院”、“全国先进独立学院”、“云南省首届民办教育大奖”、“云南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 2016年12月29日,我在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办公大楼三楼副院长办公室,按约见到了我们育才人的老朋友、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副院长杨涛教授。记得12年前,我写作《育才精神育才人》一书,采访对云南育才教育集团的发展有着很多帮助的美国弗蒙特大学教授吉米森·詹妮特时,是杨涛担任的翻译。而今老朋友相见,杨涛教授很快把我带入了过去的岁月。
初识育才,燃烧的是激情
2017年,云南育才教育集团办学已经跨入了第23个年头了。 24年前,集团创始人郭跨存与杨涛是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外语系的同学。郭跨存是89级的学生,杨涛是90级的学生。1990年8月在新生接待处,作为新生杨涛认识了接待他们的云南籍同学郭跨存。恰好他两住在同一学生宿舍大楼的同一层,而且都是参加了中国政府与英国政府签订的一个共同培养中国英语教师项目的考试。杨涛至今还记得那种考试是特别的严格,云南两批分别参加考试的有300多人,都只分别录取了15人。正因为是中英两国政府联合举办的大学英语本科教育,很多英语教师都是来自于英国。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在当时英语教育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杨涛、郭跨存和同学们都非常珍惜机会而热爱学习。 在新生欢迎会上,杨涛发现郭跨存讲话非常谦虚,充满激情和活力。在以后的愉快相处中,他更了解了这位来自云南路南县的同学读书很刻苦,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而且对其它领域的学科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凡是学校有各学科的学术讲座,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工程、文学、音乐,他都要早早地去占座位认真地听,对学校的各类社团及文艺活动也踊跃参与,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未来充满憧憬。 1991年,郭跨存回到了路南县民族中学,先后担任了团委书记、教务主任,当他看到很多学生因为教育资源的稀缺而大量失学,心急如焚。1995年初,杨涛听他的同是白族人的同学寸丽元说,郭跨存在路南县办起了第一所民办学校,既吃惊又高兴。不久,杨涛和寸丽元应郭跨存校长的邀请,第一次来到了石林育才学校。
云南育才教育集团发祥地——石林育才学校 杨涛回忆,当时从昆明到路南县要用半天的时间。他们到达路南县一个叫“老马冲”的地方,见到的石林育才学校租赁的是一家倒闭了的工厂,四周都是一片破旧的景象,但身着迷彩服的师生们精神得很。一间寝室住着二三十个学生,同学们也快乐地生活着。作为办学发起人郭跨存更是意气风发,面对初次办学的种种困难,他有着一种坚忍不拔的意志。那个时候,杨涛就察觉到了他的这个同学办教育的激情非同一般。
走近育才,充盈的是真情
从路南回到昆明后,杨涛一夜难眠,一直为在石林育才学校的见闻所感动着。那时他才想到郭跨存在西南师范大学读书时,为什么总爱研究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平民教育思想,以及他的老师、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原来是“蓄谋已久”。在那条件简陋甚至堪称寒碜的石林育才校园,为什么师生们却是那样的精神百倍,乐教好学?杨涛认为这是学校举办者对教育的一片真情所在。 同是热爱教育事业的性情中人杨涛,总觉得自己应该为同学郭跨存在石林创办的第一所民办学校做点什么。因为他身在大学,从所教的一部分学生的表现上,已经看到了我国一些中小学在进行基础教育中,只注重学生考试分数,不太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不大重视德育而存在的危机。经过认真思考,他认为石林育才学校作为在路南县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应该具有兼收并蓄的开发意识和胸怀,接纳并贯通中西文化教育与管理理念的精髓,所以他决计利用自己在云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工作,多与外籍教师接触较多的优势,帮助做好石林育才的教育教学工作。 之后,杨涛不但自己常去石林育才学校,帮助英语教师提高教学技能,还多次邀请云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外聘外籍教师,到学校去考察、指导和讲学。 杨涛教授(前排右二)在石林育才学校与教师们合影 大卫·尼尔,是英国林肯郡拉芙市学校的校长,在这个位置上他工作了13年,之前已经有了26年的教学与管理经验。在英国南部他所教的学生中有很多中国学生。大卫·尼尔在和中国学生与家长的交往中,对中国这个遥远而神秘的东风文明古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95年5月,大卫终于有机会和朋友来到了中国昆明,在这里他认识了很多中国的教育工作者。第二年5月,云南师范大学正式聘请大卫·尼尔作为外籍专家,担任了该校外国语学院英国文学和英语写作两门学科的教师。在这里大卫认识了在同一个学院工作的中国英语教师杨涛。对这个比自己年轻10多岁,不但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而且还会说中国纳西话的白族人很感兴趣。以后大卫与杨涛成为了很好的朋友。杨涛颇具活力、富有幽默感与亲和力的个性,深得大卫的钦佩。
育才人的老朋友大卫·尼尔在石林育才学校 1996年6月初,在杨涛的介绍下大卫知道了了石林育才学校。同月21日,大卫·尼尔这位英国基础教育专家,在杨涛的陪同下第一次来到了地处路南县老马冲的石林育才学校。在学校,大卫仔细而认真地参观了整个校园,深入到班上与同学们作了深入的交流,在郭跨存校长的陪同下,大卫观看了同学们的精神风貌操展演。 大卫见着学校几乎没有标准的教学器材,学生锻炼身体的单杠很多,但都是用一根铁棒捆绑在两棵树之间的。物理、化学教学器材残缺不全。在学生宿舍有很多学生是两个人睡一层床,上下铺,一架铁床上睡着4个人,一间小屋子共住着20多人。穿着迷彩服的教师、学生精神状态却很好,尽管是一面学习,一面参加建校劳动,但个个都是笑颜逐开。 那天大卫没有按原计划当日返回昆明。晚上10点多钟,他想到白天的所见怎么也睡不着,就独自一人再次来到校园。见着同学们在教室里安静地自习,没有一个人说话,他从心里高兴极了。第二天,大卫在学校的留言簿上写道:“我真的被石林育才的一切打动了,我希望我能成为育才的一员,为育才做一点事情。” 1996年7月,大卫在英国卖掉了他的住宅,向石林育才学校捐赠了10万人民币。 为什么要把这笔钱捐给只有一面之交的石林育才学校?几年以后我在正在建设中的石林实验学校采访过大卫,问及原因。他说“我认为石林育才学校创办人郭跨存,为了帮助普通的老百姓子女入学,把自己的工作都辞了,很不简单。我看到的石林育才学校,不仅是简陋、朴素的环境感动了我,还有郭跨存这种献身教育的精神感动了我。” 育才人对大卫·尼尔这种博爱的精神深深感动着,同时也对育才人的老朋友杨涛深怀敬意。
展望育才,澎湃的是豪情
在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副院长办公室里,杨涛副院长回想起和育才人一起栉风沐雨走过的创业之路,感慨万千。他说为什么很多民办学校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灰飞烟灭,就因为很多经营者太看重办学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更重要的社会效益,是本末倒置的结果。育才人办教育很早就响亮地提出了“不为钱财为育才”的纲领,20多年来她的办学思想从未偏离党的教育方针、民族的需要和国家意志。当年石林育才学校从诞生之时起,办学宗旨就是和云南省教育厅明示的民办教育方向一致,是云南省非常正面的一个民办学校样板。 杨涛认为云南育才办学目标与措施非常到位。一是方向正,把陶行知、杜威的教育思想,作为了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二是定位准,办学层次符合一般老百姓家庭的教育需求,把培养对象确立为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把学生培养成爱国、爱人民,能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的人;三是质量高,育才人提出“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一点一滴入手,一丝一毫过关,”这既是对学校管理干部和全体教师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学生的要求。用这种标准锻造出来的学生,道德水准和学业成绩必然是要超过其他的;四是师资培养措施得力,在教师队伍的培养上,不但能兼收并蓄,引进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而且有着自己的培训规划,每学年开展的暑期干部集中培训就很有说服力和效果,形成了自我完善,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格局;五是校园文化氛围浓厚,走进每一所校园都能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教育精神和动力。 经杨涛教授推荐,国际友人到云南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与实验试点学校——石林育才学校参观 杨涛指出云南省已经被确定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对外开放的省份,能否扩大教育开放,这也是衡量云南教育成果的一个标准。对育才发展的未来,杨涛副院长建议第一要重视云南育才教育的对外开放,要争取上规模,形成体系。首先要设定对外开放的一二级指标,从做小的项目开始,如与国外教育联手,师生互动。可以多招收国外学生,聘请外籍教师,扩大办学视野。第二重视少数民族教育,把开展少数民族教育作为一个教育特色来抓,包括编写少数民族教育教材,探讨少数民族教育方式和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习惯。应该在十三五规划中确定目标,以五年为一个阶段,逐步实现大目标。他表示乐意帮助育才教育集团来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 经杨涛教授介绍,美国弗蒙特大学教授、教育管理学博士吉米森·詹妮特到石林育才学校讲学 对于云南育才的发展前景,杨涛副院长说集团已经实现了从现实发展,到内涵发展、质量发展的华丽转变,下一步应该逐步实现向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更多地运用云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他指出现代化学校有一些硬性的指标和明确的概念,相信云南育才有能力办成既有明确的办学定位,同时又有非常优良的教学质量、对外开放的成果和少数民族教育亮点的教育团体。 采访结束,杨涛副院长欣然为云南育才教育集团题词:“作为云南育才成长的见证人,我相信云南育才一定会走得更高、更远!”
(任正铭/文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