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视大学 杨红梅
1994年9月至1997年7月,我就读于石林育才学校,一直担任班长和校《阿诗玛文学社》社长,并负责学校广播台的工作。初中三年,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全年级第一,连续三年荣获学校特等奖学金。并在1996年被评为“昆明市三好学生”。初中毕业,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昆明市第一中学。昆明市第一中学属于云南省重点高中,是我初中三年的奋斗目标。考取昆一中后,我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成绩依旧名列班级前矛。此外,我还争取全方位完善自己,积极参与学校社团活动和各类体育运动。高中阶段我一直担任班长和学校“启航文学社”社长,组织文学社举行了多次辩论比赛。所创办的文学社宣传刊也受到大家好评。1997年和1998年我两次参加中国青少年文学艺术协会举办的全国征文比赛,分别荣获三等奖和优秀奖。为此,我被吸收为中国青少年文学艺术协会会员。在昆一中,我连续三年被评为校三好学生和优秀团员。1997年参加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英语竞赛”,我获得三等奖。1997年9月,我结束了紧张而又充实的高中生活,考入了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系行政管理专业学习。上大学之前,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一定要成为一个学习优秀,工作能力强和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的新时代合格大学生。在华政的四年,我就是按这个目标不断努力进取的。刚进大学不久,我加入院学生会办公室,成为办公室人事助理,协助主任处理好学生会各部的人际工作,学到很多东西。学习之余我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做过家教和销售部客户维护,也到外资企业做过总经理助理。这些工作经历,锻炼了我的能力,丰富和充实了我的大学生活。大学毕业后,我很幸运地被聘进上海电视大学金山区分校,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学校担任和我的专业相关的管理学和一些法律学科的课程教学,能够学以致用。从学生到老师,这种角色的转换需要一个过渡期。所以,在半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尽管忙碌,有时也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我始终乐观积极,感觉到做一名人民教师的自豪和快乐。并且,我在教学之余努力学习,在11月中旬拿到了上海市高等教育管理学教师资格证。申请教师资格证需要计算机综合能力证明、普通话二级乙等以上证书。因为我属于非师范类学生,还必须修完《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以及《高等教育教法教案》三门课程并通过考试。此外还需要通过专家评审团主持的高等教育教学能力测试、所在单位思想品德证明和身体健康证明。正因为需要的硬件太多,所以很多老师一般要在一到三年左右才能拿到资格证。我来学校半年不到就申请到教师资格证,学校领导和周围同事都感到很吃惊。明年我还想申请高教法学教师资格证。争取做一个复合型的教师。我清醒地认识到,金山电视大学是我事业开始的地方,在这人生旅途的转折点,不管遇到再多再大的困难我也不能退缩,也不能轻易放弃。
自1994年9月进入育才学习,到现在已经16年了。时间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我已从一个初涉世事的初中生成长为一名普通的大学老师。这段日子是我人生当中最难忘的流金岁月。“成长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点。时间会磨蚀掉很多东西,但育才给予我的一切:指点迷津,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恩师、简朴而多彩的校园、一同走过岁月的好朋友 ……这些都将成为我记忆中的珍宝,永远无法忘却,并且历久弥坚。我一直觉得育才中学是我梦想成长的家园,因为在那方拼搏与成才的乐土,我完成了青春期最关键的蜕变。我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家乡经济落后、交通闭塞、人文气候缺乏。这些都对我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所以我的性格当中有太多父辈的烙印,那就是执拗、自卑、难以接受新事物和环境的改变。在育才学习和生活了三年,我性格上的这些弱点在学校老师的教育和引导下得到了修正和完善。育才就像是一个锻炼人性、铸造人格的大熔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包括后勤服务人员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都非常融洽。大家互相关心和帮助,让人感到家的温暖。可以说,是母校育才使我变得自信、自立、踏实勤奋,尤其是提高了适应环境的能力,这些都将使我受益终身。
我永远也忘不了在育才生活的点点滴滴,忘不了所有恩师对我的教诲和关怀。母校老师教给我们的不仅是单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如何学习知识,学会如何做人。真正是授人以渔。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过“知识经济是瞬息万变的,你不能适应变化就只能被社会淘汰。”这个道理,我在上初二时就从郭跨存校长那里学到了。我特别记得一件事情,那是在刚上初二不久,我因为班级工作和同学闹了一点矛盾,被班主任批评了一次,所以很委屈,心里产生莫名的失落感。我当时很冲动,也很固执,听不进任何人的劝告,擅自离开学校。去跟另外一所学校的教务主任联系,打算转学到他们那里。这件事情被郭校长知道后,他把我叫到办公室,跟我说了很多话。他说:“你做事怎么那么冲动,丝毫不考虑结果会怎样。做人应该学会正视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逃避。你在这里呆不下去可以逃到别的地方去,在中国呆不下去可以逃到外国。可是你想过没有,不管到了哪里,你还是你自己,你依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世界就这么大,当你无处可逃的时候,你该怎么办呢?一个真正有成就,能够取得成功的人,必定是那些能适应环境并且改造环境的人……”说完这些以后,郭校长和我握了握手,说他相信我能够处理好眼前的事情,也相信在经历这件事情以后我会更加成熟和理智。听了郭校长的一番话,我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做好每件事情,不能辜负他对我的鼓励和希望。也是从那以后,我学会正视自己所遇到的一切人和事,学会了如何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从育才毕业后,我考上了昆一中,去省城读书;读大学又来到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以后还不知道自己的生活环境会有什么变化。但是,不管身处什么环境,面对怎样的境遇,我都会一直记得郭校长曾经对我说的那些话。不会逃避和退缩。我还记得初中毕业时,闻自荣老师在我的留言本上写下这样的话“心居第一,名屈第二。求个良心管我,留些余地处事。”这两句话是闻老师人格魅力的写照。我也一直把这些话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和处世哲学。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都是用心去做好每件事情,目的是为了实现自我并超越自我,并非争名夺利。所以从高中到现在,我能够一步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且我的道德操守也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上大学后,我每学年的德育测评都是全班最高分。所谓“赠人以言,胜于金石珠玉。”我将永远感谢恩师的馈赠!
我还清楚地记得育才的一句校训“身为育才人,成才是根本。进了育才校,必走成才道。”母校所倡导的成才,就是要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注重的是高分高能。甚至是能力比分数更重要。我正是得益于育才的这种育人模式。从高中到大学,我都争取各方面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在大学里,我的成绩虽然不是班级里最好的,但是我的工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获得大家的首肯。大学毕业找工作时,我是全班,也是全校第一个签定就业协议的同学,大四刚开学不久就落实了就业单位,成为一名大学老师。上海是一个高学历人才聚集的地方,我作为一个本科毕业生能进入大学任教,真的感到很庆幸!我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完全源于育才中学的教育和培养。所以,不管今后能够获得怎样的成就,我都会因为自己曾经是一名育才中学的学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虽然现在因为时间关系,我和母校疏于联系,但是我对母校的怀念却有增无减。这就像是一个外出的游子对家的眷恋,时间越久,情感积淀越深。在母校十周年校庆来临之际,我衷心祝愿母校越办越好,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