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石林实验学校 邢聪明
一、合作学习,多多益善。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任何学习内容都需要进行“合作学习”的。许多教师把合作学习当做一种“时尚”,认为多让学生合作学习才是一种“革命的姿态”,才能体现“教改的力度”,却不考虑它的必要性和实效性。例如,有的老师连一个生字的读音,也要让学生合作合作;做练习题时,连题意也动辄要让学生讨论讨论。许多教师只图“合作”的数量,而未能顾及“合作”的质量,当学生刚刚开始“合作”,就急忙进行检查提问,使合作学习形同虚设。
二、各吹各打,一哄而散。
合作学习的本质是为着共同的任务进行“互助”,形成“合力”。时下,我们在教学中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后,小组成员各吹各打,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互不相干,说完就“完”。紧接着,教师便让小组汇报,“引导”讲解,再次以“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走上了“注入式”的老路。
三、“优生”表演,“差生”陪坐。
有的小组合作讨论某个问题,只听到少数学生的声音,其他同学则闭口不言,安安静静。如一位教师让小组合作,利用学具并摆出一个新的图案或造型,结果出现了两种情形:(1)一个“要强”的学生将学具搂在自己面下一个人拼摆,其他同学其“闲”着无事,无可奈何;(2)多数同学都参与到拼摆活动中去,少数同学则坐在座位上,不动嘴也不动手,也有部分同学在做与活动无关的事。
四、“合作”替代独立思考。
有的教师,未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常常用“合作”替代了独立思考。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便急不可待地让学生分组讨论: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和长方形的长、宽、面积有什么关系?这样处理是不妥的,应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交流讨论,这样的合作才有价值。否则,优生反应敏捷,刚一“合作”就争抢着所“答案”说了,而后进生甚至还来不及思考或认真思考,“合作”就已结束。
综上所述,我们既要根据学习内容适当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又要走出合作学习的以上误区,让合作学习真正成为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