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育才校园文化探索系列之三
●竹心
一代不如一代!
——这是我们时常听到的感慨。
长江后浪推前浪。时代在不断进步,人类本身自然也在不断进步,因此,我并不赞成这样的看法。
但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何以会听到如此多的感慨?每当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便自然而然的想起了自己的教育经历。人生苦短,不经意间,我站立于杏坛之上消逝而去的时光已逾二十四年。在这二十四年的蹉跎岁月中,最不能忘记的是两段教学经历——
一段是我在一个与诗人海子同名的名为海子完小的学校教书的经历。
那时,我头顶着一项无上光荣的荣誉——全乡第一个本土中师毕业生。但当时的中心校李汉文校长是我初中时候的语
那是一个距离乡中心校最远的地方,没有公路,足足要走一天才能到达。所幸的是,那也是一个风景最为美丽的地方。仅是沿途河流两岸大片大片的橄榄林,便足以令人永生难忘。在这里,我开始了自己的教育人生。
由于正好赶上学校建盖新校舍,我和我的 8 个小学毕业班的学生,只好搬到了一间光线昏暗的土木结构的仓库里上课。没有电,我便走几十里地买来煤油,在微弱的煤油灯光下为学生上晚自习。不知经历了多少个这样的日日夜夜,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已经连续五年没有正式考取一个初中生的学校,终于破天荒考取了两个人,让我产生了不小的成就感。正是在这里,我成为了全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完小校长,并且完成了我的第一部文学剧本《橄榄树》的创作。尽管在这个美丽的小岛上我只呆了短短的两年,但在今天想来,我能遇上那么一群淳朴善良而又勤奋好学的学生,是多么的幸运。学校没有食堂,孩子们自己扛柴来学校,露天做饭。没有钱交学费,我用工资给他们垫上。当他们的父母把家里唯一值钱的几个鸡蛋亲自递到我手里的时候,那份感动,我真的无法用语言形容。有几次,我的眼眶不知不觉便湿润了……在今天想来,家长和孩子们
另一段令人难忘的教学经历是在我来到石林育才之后。那时候,石林育才的学生,大多数也都是来自农村。他们对教师的尊重,对知识的渴望之深,再一次震撼了我。
很多次,我
再后来,离开育才以后发现,这样淳朴好学的学生,似乎一下子从身边蒸发了。也许是时代变化的缘故,现在的学生普遍都不那么好学了。从他们口中,你听到的除了抱怨,余下的还是抱怨。客观的说,伪知识的肆意横行,课业负担的沉重压迫,家庭以及学校奉行功利教育的恶劣环境,应该是造成学生普遍厌学的主要原因。但是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许多长辈父母对儿女的溺爱,也是导致许多同学吃不得苦、受不得气、缺乏毅力恒心、缺乏学习责任感的原因。尤其是现在专职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中,我的这种感受更为真切。许多同学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父母老师叫做什么,总是缺乏热情,显得格外淡定,一切似乎都可以无所谓。这是多么令人感到悲哀的一件事啊!
条件不好的地方,孩子们克服重重困难,一心想好好读书。条件很好的家庭,我们的孩子却不知道珍惜。这就是今天中国教育的现实和困境。特别是很多同学上网玩游戏可以一宿不睡,看起漫画来兴高采烈,说起歌星影星来头头是道。。。。。。可当老师问起一些历史常识和国家大事的时候,许多同学一问三不知不说,甚至还显示出一脸的不屑。
有人曾经问过我:你认为中国现在面临的最大危机是什么?我毫不迟疑的说:一是民主政治改革进程的滞后,二是青少年的心中缺乏理想和未来。如果说,前者我们还可以争取和等待的话,那么对于后者,我们心中留下的就只有无奈和悲哀了。一个国家的青少年不关心自己的未来,也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失去了未来。
前段时间,北京两支小学足球队与俄罗斯小学足球队比赛两度惨败的事实,让不少有识之士忧心忡忡。有人说,一项体育比赛,尤其是中国人不太擅长的足球比赛并不能说明什么。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的青少年在和周边的许多国家竞争的时候,并不仅仅是输在一个方面:曾经的野营拉练我们输了,文明礼仪我们也输了,爱国热情我们还是输了……我们接下来能输的还有什么?
真正的学子,是应该把自己个人的命运和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的,否则就会失去学习拼搏的动力。今天,我们的国家通过改革开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面临着很多危机。台湾没有统一,周边国家对我们的领海和领土虎视眈眈。很难想象,如果我们的青少年缺乏忧患意识,未来如何与其它国家竞争和抗衡。
时代呼唤有高度责任感的真学子,愿我们每一个育才学子都能振作和警醒起来,以天下为己任,刻苦学习,求真求实,把自己磨练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