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浦区育才民办小学教师 李凯军
紧张忙碌的10月工作又告一段落,根据月度工作计划,本学期“五会小达人”校本课程实施已经进入“深水区”。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从教材研发到配套资源编排,从课时设置到课程的实施,每一个环节都集合了大家的思考,如何将该课程资源成为学校德育管理和课程管理的“亮点”和常态?成为班主任有效管理班级、形成学生自我教育合力的有效策略?又多了一些思考。
一.课程设施计划
班级 |
课时安排 |
备注 |
二年级 |
周四 |
|
三(1) |
周三 |
|
三(2) |
单周一 |
少先队活动课上半节课 |
四(1) |
单周一 |
少先队活动课下半节课 |
四(2) |
周二 |
|
五(1) |
双周一 |
少先队活动课上半节课 |
五(2) |
双周一 |
少先队活动课下半节课 |
二.教材培训
11月4日,根据前一阶段老师们编写的教学设计文案,我们再次召开全体教师对校本教材设施建议的说明会,对进一步用好教材提出以下实施建议:
1.尊重文本,备课充分,利用好校本教材、学生资源及课外资源,围绕“三维”目标设计好教学目标,挖掘教材资源及课外延伸资源的内涵。
2.重视生成,把握好显性和隐性教育资源,将教材的内涵及外延结合起来;
3.形式新颖,通过“找一找、访一访、看一看、议一议、读一读、演一演”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实践,发挥课程育人、资源育人、活动育人的作用;
4.关注过程,要引导学生参与课程实践,内化要求,外显行为,提高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的自我教育作用;
5.指导到位,提高思想认识,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及教材中还未提现的“五会”修炼要点有机结合起来,既能提现知识的平铺直入,又能将生活德育加以渗透,形成德育技能;
6.及时反思,要将当堂课的得失、智慧点、亮点进行综合反思,为下一节课或者下一阶段的“备课”做好准备。
7.完善作品,对本套教材及相关配套资源进行完善与补充、再创造,丰富教育内容及途径。
三.实施情况反馈
经过几堂课的实践,我们发现在“同课异构”过程精彩亮点,也不断暴露出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内容的把握还不够,教材内容看似简单,但每一课时的训练重点、难点需要辅导员精心发掘和突破,以生为本的主体思想关注度不高,课堂上基本以“一问一答”、“自问自答”的方式来体现,师生、生生互动的时间较少,技能训练基本未能体现。
2.教材深度研究还不够,辅导员的意识还停留在“说说、问问”的程度上,目标达成度不高。
3.学生对内容的兴奋点比较高,但专注力不够,容易被“内容”和形式所吸引,辅导员对此类“形散神聚”的课堂驾驭比常规课堂显得吃力一些。
四.努力方向
针对实践操作过程中效果及不足,下一阶段需要改进的措施:
1.继续加强辅导员老师对教材的把握能力、解读教材能力的培训,课堂组织的模式大同小异,唯一与常规课堂有区别的是校本课程主要体现的以体验式、互动式、调查等形式来展开。
2.引导学生围绕教材中课题主题开展相关活动,有针对性地将文本所涉内容内化为具体规范要求,在行为上达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目标。
3.辅导员在备课过程中要努力发掘教育资源的内涵,将生活教育课堂化。辅导员要努力做生活的有心人,切实做好学生德育课程的引领者、发现者、组织者、创造者及演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