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龙泉育才学校初中语文小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之四
集团专家崔云老师在和初中部语文组成员研讨“五段式”作文指导
在“五段式”作文的研究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作文,把传统的教师全批、全改,转化为教师指导学生批改。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分辨能力,强化写作要求的落实。
课标对初中学生写作提出如下要求: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修改等。其中,课标里面“修改”的含义是指学生要养成反复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在自我修改的基础上,老师再引导学生互相修改。学生批改有如下好处:明白别人作文的结构,就是明白了自己作文的结构;理清别人的写作思路,就是理清了自己的写作思路;评论别人作文是否突出中心,就是要让自己明白写作要突出中心;评判别人作文记事要详略得当,就会考虑自己的作文是否详略得当。
集团专家崔云老师在和初中部语文组成员研讨“五段式”作文指导
“小老师”们初次批改同学的作文,首先需要教师的培训指导。培训步骤如下:
第一步:教师组织示范,以第一篇教师批改过的作文为例进行展示。
1、 展示批改的要求
书写是否规范、整洁;运用格式、标点符号是否正确;立意是否新颖;结构是否分为五段、内容是否详略得当;审题是否正确;材料的积累与运用是否恰当等。
2、展示批改的亮点(字迹工整等)
3、展示批改的评语
第二步:先从优生做起,批改后进行经验交流。
第三步:把“小老师”批改到位的作文在班上进行操作展示。
第四步:教师在“小老师”批改的基础上再进行复批。
针对本次习作的主题及立意等,看学生批改作文时是否有针对性;看学生的作文是否按本次作文主题来写的;内容上是否有详略、结构上是否为“五段式”。最后教师再进行总评,既是对作者的总评,也是对批改者的总评。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优秀学生开始兴趣勃勃地批改其他同学的作文。他们批改很用心、很仔细。如:彭家怡在批改周驷璇同学的作文中发现了许多亮点,认识到了自己作文的不足,其中最突出的是没有条理性、素材老套、详略把握不好。周驷璇在评价王文敬同学的作文《班里的新鲜事》时这样写道:开头设置了悬念,使读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后从发现“奇怪声音、黑影、血迹”,再到发现“人头”,步步惊心,再写到“捉鬼队”的行动,最后揭穿整件事情的真相。整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叙述清楚完整,构思巧妙。周驷璇在批改王文敬的作文中,也学到了写作的技巧。
从学生的作文批改中,老师欣喜地看到学生批改作文时评价很到位,既有眉批、又有总评,在自己认为精彩的地方,说明自己的感受,更可喜的是学生的总评能紧扣本单元的写作主题来点评。例如:王文静在批改彭家怡同学的作文《快乐的三人世界》中这样写道:文章写了家里三个人的三件事,分别用小标题来突出其特点,详略得当,最后一段进行点题,但结构上不符合“五段式”要求,缺少开篇点题这一段。
学生参与作文批改之后,几个“小老师”谈了自己的体会:批改别人的作文就像照镜子,自己的不足一下子就暴露了。学生很乐意参与作文批改,“小老师”们知道把别人的素材转化为自己的材料,能理清结构,学会运用“五段式”,并能抓细节描写,不会跑题了,视野更加开阔。现在,学生作文水平明显提高,在作文时都能采用“五段式”结构来写。
(彭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