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我国民间多年流传的一种岁时风俗。这种传统民俗活动集文化娱乐、美食购物、民间技艺、民俗表演等诸多内容为一体,成为颇具地方民族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为群众喜闻乐见。把赶庙会活动移植进校园,是云南昆明盘龙区龙泉育才学校近年校园文化建设的大胆创新,深受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学生风貌操展演
2017年1月7日的龙泉育才学校如同节日般的闹热,巨型彩虹门、漂亮的彩气球和迎风招展的彩旗,把学校装扮一新。上午8:30,龙泉育才学校第三届赶庙会活动如期开幕,吸引了昆明市盘龙区金辰街道办事处、罗丈村等单位的领导和全校师生及家长近2000人参加。
落落大方的主持人
卢艳校长致开幕词
在全校学生精神抖擞、威风凛凛的风貌操展演后,校长卢艳致开幕词。她在总结了学校于2016年第十次被昆明市评为“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昆明市优秀民办学校”、“盘龙区岗位建功先进集体”等办学业绩后,说这次以“民族韵、赶庙会、重体验”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庙会为主体,让同学们感受民间民俗文化,体验自主设计、自主管理、自主经营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体验参与的快乐以及成功的喜悦;体验理财经营的不易和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艰辛,要通过换位体验而更加珍惜父母的辛勤劳动。
传统节目《狮子舞》
民族舞蹈《妞妞闹春》
瑜伽舞蹈《念亲恩》
相声《瞎话大王回头》
舞蹈《青春修炼手册》
古筝合奏《女儿情》
在文艺表演环节,师生和家长共同呈献了10个精彩的文艺节目。欢天喜地的《狮子迎春》有着浓浓的年味;民族舞蹈《妞妞闹春》在稚嫩中展示了地方特色;让人叹为观止的是,瑜伽舞蹈《念亲恩》的表演者竟是一群生活老师;说相声《瞎话大王回头》的是两个小女孩,无论她们的“逗”,还是“捧”,都一板一眼非常到位;龙泉育才学校附属幼儿园的孩子们,一支《青春修炼手册》舞蹈,颇有小迈克尔的范;由家长和学生合奏的古筝《女儿情》,音韵悠悠;把课本搬上舞台,是龙泉育才学校教学改革的实践,课本剧《从现在开始》,就是一出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汇报演出;健身操《飞扬》欢快而刚劲,把力与美表达到了极致;幼儿园老师们的苗族舞蹈《花溪》,表演者不愧都是经过了专门的训练,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充满了美感;把欢快的文艺表演推向高潮的是大型舞蹈《祖国你好》,作为压轴戏让观众看了禁不住心潮澎湃、荡气回肠。看了这场由王鸿博、张旭老师、王作霖、王静怡共同主持的文艺演出,八(2)班戴纪成小朋友的妈妈邓子健说,“我看了龙泉育才学校很多场的文艺演出,感到每场都是精心打造的,完全称得上很精彩。”
跆拳道表演《功夫》
课本剧《从现在开始》
健身操《飞扬》
苗族舞蹈《花溪》
舞蹈《祖国您好》
对更多的同学们来说,他们的兴趣更在集厨艺、经营为一体的“美食狂欢节”。很多小朋友拿出了在家帮父母上厨的看家本领,做出了许多色香味俱全的小食品。有的学生担心自己的厨艺没有竞争力,还请来了爸爸妈妈“火线”帮衬。家住昆明天怡峰景小区的曹晓英,是六(1)班于涵斌的妈妈。她是龙泉育才学校连续三届赶庙会活动的参与者。对于妈妈做的德宏特色小吃,同学们都说“板扎”得很!于妈妈很是给她的儿子添了彩。来自韩国首尔的林妍沃,是八(2)班学生魏昭訚的妈妈。她们的摊位前人群摩肩接踵,可把她和在一起吆喝的其他学生家长们乐坏了。
郭跨存董事长(右一)和孩子们一起赶庙会
兴趣盎然的评委们
热热闹闹赶庙会
糖画、棉花糖等这些在市面上基本绝迹的民间食品工艺,在学校的赶庙会中出现了,受到小朋友的热捧;学校还请来了云南育才教育集团青年书法家廖智慧,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里,这位被称为“大才子”的高中语文老师,为家长书写了100多幅春联。糖葫芦、凉米线、锅贴饺子、炒卷粉,都是学生们的最爱。而更多的同学为了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费尽心思地打广告,主动出击做买卖,一本正经的样子把他们的老师也逗笑了。
集团青年书法家廖智慧书写春联
赶庙会活动整整进行了4个多小时,卢艳校长认为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正如她接受昆明教育电视台现场采访所说,育才教育倡导学校是“拼搏与成才的乐园”这个“成才”有着广泛的涵义。我们就是要让孩子们在学校养成动手动脑的能力,从小就学会能够适应社会的本领,在自我主导、自我发展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云南育才教育集团董事长郭跨存、副董事长刘世联也兴致勃勃地来到学校,和同学们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任正铭/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