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育才教育集团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字体: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27

钢 铁 是 这 样 炼 成 的

——石林高中教育集团石林一中学生勤奋求学纪实

任正铭

 

1020,我在石林高中教育集团采访时,当集团总校长郭跨存告诉我说:“石林一中有很多学生在学习上特别能吃苦,下了晚自习还在路灯下看书”时,并未引起我的关注。因为我在写作《育才精神育才人》一书采访中,了解到原来在石林育才学校有一个叫“杨红梅”的女学生,坚持每晚在路灯下看书,后来考上了华东政法大学,现已在上海一所大学担任教师。但我想在路灯下看书肯定仅是个别学生,不足以说明什么。于是,当晚我终于看完了《基业长青》那本比较厚的书。

次日,听郭总再次与人谈到一中学生如何爱学习时,我决定去看看了。当晚11时多,我未给给任何人打招呼,仅给民族中学的门卫说了声晚一点回来就独自去了一中。谁知这一去所见到的学生学习场景,不仅仅带给 我的是巨大的憾人心魄的震动,而且我想这一辈子也不会忘却那种足以让天下很多父母为之动容的场面。当时,我真想让我在江西庐山下念书的儿子,能够到云南石林一中晚1130分的校园来瞧一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晚上1130分后的一中学生宿舍,在巷道上,楼梯台阶上,宿舍大门下,满满地或坐或站着一群群学生,他们有的捧着书默默地看着,有的在做着作业。宿舍外已是寒风阵阵,然而只要哪里有光亮,那里就有看书的学生。天气实在有些凉了,有一男学生用风衣帽子罩住了头,仍心无旁鹜地用心学习。

在德育处主任袁光辉的带领下,我几乎走遍了一中的男生、女生宿舍楼,所见到的除了在路灯下埋头看书的学生,还有值日的教师。在一男生楼遇见校长张文武,他告诉我学生们这种夜读情景天天都存在。为了帮助这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多看一会儿书,学校准备明天再开辟一间学习室。学校已经为那些身体状况良好,且学习勤奋的学生开辟了两间学习室,其熄灯时间为晚上1230分。在此时间以后,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坚绝不允许学生看书学习的。

我在感受学生刻苦学习的氛围时,突然想到在我所看到的这一切背后有不有来自学校的压力?

也许是袁主任看出了我的疑虑,他介绍道:石林一中从明朝在此办学已经有500多的历史,把儒家教育思想作为学校的传统文化已经是根深蒂固了,以传统文化熏陶学生,就成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学校建立了德育长廊,连续举办“名人讲座”,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理想主义。学校根据昆明精神,加强了一中精神和班级精神的建树活动,制定了《石林一中学习质量管理规定》,对成绩优秀的学生予以重奖,每年还组织进步显著的学生到成都七中、上海嘉定二中、北京四中和山东淄博二中交流学习,并定期与美国ore son州师生开展中美文化交流夏令营活动。

在这种强大的教育文化推动下,有不少的学生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成长为了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二00三级的刘艳辉是继他的哥哥、一中学生刘艳彬在2002年成为全县理科状元后再度成为理科状元的,并以总分名列全省第19名、数学名列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获得了县政府给予1万元、石林一中给予8000元的奖励。但是人们在惊羡刘艳辉同学的成功时,却有很多人并不知道他为此所付出的艰辛。刘艳辉家住石林近郊农村,不是住校生,他便利用课余时间到城里的书店去做义工,给书店扛书、卖书和整理货架,常常累得满头大汗,他唯一的要求就是他来这个书店免费看书时,老板不要撵他。

家住鹿阜镇东海子办事处下蒲草村的许胜仟,靠的是在黑龙江打工的哥哥许胜林替他交着学费。他说除了生病,平时每晚搞学习都要搞到12时多,从进一中以来,从没有休息过什么节假日,都是要求自己认认真真地学习,“因为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今天读书苦一点,今后自己才会有出路。”正是平时严格要求自己,在上学期期末,许胜仟的总分名列全县高中二年级第二名。

与他同班的女同学李秋蓉是上学期全县高中二年级统考的“金牌”得主。这位石林县大可乡大可村的女孩子认为,她是从他的哥哥身上看到了“唯有读书高”的前途。从一中毕业的李阳是在今年考上了云南警官学院的。“如果我哥哥没考上大学,说不准现在就在家里种田,或到哪里当小工去了,因为我们家穷,不可能让他复读。”让我感到惊讶的是李秋蓉尽管在我面前表现得乐观,开朗,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她每月在学校的费用仅为100元,包括吃饭、购买衣服和日常生活用品。她的生活费每天仅为21角,早餐是5角钱的包子,中午打4角钱的饭、4角钱的菜,晚餐与午餐同样。“父母靠种粮食和烟叶来维持我们两姊妹的学习,实在是太难了。”可谈到学习,17岁的李秋蓉顿时来了情绪,“我们农村孩子没多少见识,靠的就是刻苦,勤能补拙噻。我们只有好好读书,今后才能给家里、给社会多做出贡献。”李秋蓉在学校每天都是6时起床,晚上1230分后睡觉,中午只睡10多分钟的午觉。我问她累不累时,她说“班上大多同学都是这样,我不努力是不行的。”对学习上的经验,她认为主要就是在平时学习中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不懂就要问。

0507班的张雪柔来自石林县板桥乡青山村。这个有着诗一样名字的女孩性格也如同她的名字一样显得柔柔的,但在学习上雪柔却是那样的坚韧。她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学习上舍得吃苦,生活上非常俭朴。她说家里年收入就3000多元,还有一个小妹在村上读着一年级。家庭经济困难,她就要求自己包括吃饭每月只花八、九十元钱。张雪柔说自己的学习成绩在班上虽然只算是中等,但每当弄懂一道题,在学习上取得一点进步心里就很舒服。这就是她坚持在路灯下看书的原因。

石林一中的“路灯一族”有很多,张东旭、普燕兰、杨芸、郭春香、方卫、马斌、胡云飞、李燕飞……,在这些家庭贫困却又痴痴地热爱着学习的学生身上,都有着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而让我普遍感受到在他们身上却都显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为了理想,活得坚强!”

在采访中,颇让人心慰的是在这些学生中,他们对学校的评价总是那样地赞不绝口。学校每年除了尽其努力大量减免了贫困学生学费外,还常年开展援助贫困生活动,为他们免费发放新的被子、毛毯。在高0407班,我常听到学生们说起一个名字,那就是该班的班主任、石林一中妇委会主任韩吉芬。在我所采访到的该班学生,一提到老师都有一种“感谢母亲”的情感流露。他们都认为无论在艰苦的学习中,还是清贫生活中,老师总是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罩”着他们。前不久李秋蓉生病了,面对这个每月只有100元钱生活费的孩子,老师又悄悄地从自己口袋里拿出100多元钱替她付了医疗费。李秋蓉说,“班上有好几个家庭困难学生的学费还是老师替他们全部或部分交的哩。”李秋蓉特别告诉我,无论如何要保住这个密,“否则我就闯大祸了。”

“如果今后你们考上大学了,生活有困难找到我,我会尽力帮助你们的。”这是高0407班英语高级教师普苏对他的学生们说的一句话。据他介绍在他批改的英语作文里,常有该班的学生写道:“我们家庭贫穷,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来感谢我们的老师,我们唯一能够报答的就是刻苦学习,争取考个好大学。”

就要离开学校了,望着深夜中有点点灯光的静谧校园,我忽然想到石林一中今年能够在昆明14个郊县区高考中名列第三名,并获得昆明市高考质量量化排名进步奖,我想除了有一大批教学精良,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之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外,更重要的还是这里的学生已经悟到了人生的真谛,懂得了艰难求学的意义,从而能够不竭余力地在学习上为实现心中的梦想而努力着、拼搏着。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
Emaill
评价等级
Reset
云南育才教育集团门户网
云南育才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云南育才教育集团主办 网站设计:玉林 网站备案编号:滇ICP备05003274号
建议使用IE7.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