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育才教育集团
和谐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新目标
【字体:
和谐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新目标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22
本报评论员
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中已经叫响了近二十年的口号,可以说素质教育在这数十年里,对中国的教育进步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有许多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的概念十分模糊;甚至还有的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以偏盖全,一叶障目;更有甚者,把素质教育教条化,他们难以看到教育发展中出现的许多新现象,以致于常常把20世纪末的“素质教育”一次又一次地打补丁,修修补补,而新时代的要求则是应该尝试着为教育做一件“新衣裳”了!这些都难免会影响到教育的发展和深化。通过对教育发展的理论研究,以及切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必将从当初的素质教育转到和谐教育的轨道上来。党中央国务院所提出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引导着国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高潮,而社会的发展必然要以国家教育的飞速发展为基础,和谐社会的建设必将带来教育的和谐发展。
和谐教育是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和谐共振效果,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教育“不和谐现象”:如某一中科院研究生何某因为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不能得到母亲的照顾,生活无法自理,最后试图自杀;8月半的女孩陈某不但处处依赖父母,而且连吃饭都成问题,造成没有妈妈喂饭吃就“绝食”的严重后果。诸如此类的“新闻”常常会人们引起对教育的审视和怀疑。
而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学校也有意识地在学生中推行和谐教育并取得了突出的效果。以江苏洋思中学为例,学校作为一所农村中学,树立起“没有教不好的孩子”的崇高教育理念,在全国范围内,他们“只招差生”,通过初中三年的教育,让孩子能够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并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多年的实践证明,他们的教育是成功,是和谐的,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家长都希望把孩子送到学校来。从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的讲话中,我们得知孩子如果能在和谐的氛围中得到教育,必然会从根本上改变孩子;2005年10月23日至13月11日,集团为宣传和谐教育特举办的“姜欢骑车横跨云南”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社会各界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来谈论这一活动。姜欢仅是呈贡育才学校一名8岁的小学三年级学生,她以顽强的毅力横跨云南1000多公里的路程,最终实现活动目标,而且她的学习成绩一直都位居班上前三名,体育、美术和音乐等方面和谐发展,在她的身上着实体现出了育才教育的创新与和谐。
和谐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发展过程中得到有机结合,这种最佳组合将产生较佳的教育效果。和谐教育是素质教育发展的一个积累和飞跃,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动态发展模式,它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变化随时调整他们的发展内容和方式,并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造就和谐的教育氛围,达到良好的教书育人效果。同时,和谐教育还有利于激发教师工作的创造精神。
总之,和谐教育是教育的重新回归,是素质教育的拔高,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新目标。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
Emaill
评价等级
Reset
云南育才教育集团门户网
云南育才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云南育才教育集团主办 网站设计:玉林 网站备案编号:滇ICP备05003274号
建议使用IE7.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