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绍明
近日细读阿尔伯特·哈伯德著的《致加西亚的信》,感受颇深。
《致加西亚的信》,其实是在谈“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作者主要是在叙事后发表议论,其中故事情节非常简单:19世纪美西战争中,美方有一封具有战略意义的书信,急需送到古巴盟军将领加西亚的手中,可是加西亚正在丛林中作战,没人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此时,挺身而出的一名军人——罗文,不讲任何条件,历尽艰险,三周后,徒步走过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
不简单、堪称英雄、值得学习的人正是罗文。罗文的可贵在于敬业、奉献、不怕艰险、勇往直前。作者说:“我要强调的重点是:美国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了罗文,而罗文接过信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像他这种人,我们应该为他塑造不朽的雕像,放在每一所大学里。年轻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种种的指导,而是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
先想到了《西游记》里面的唐僧。唐僧去西天取经,并没有请唐太宗给他路费、安排护送人员,也没有问观世音:“有神马否?可收神通广大的徒弟否?若取经成功,享受什么佛的待遇?”没有,没有。他走完十万八千里,历经八十一难,取得真经。途中,从未想到过退缩。
其他行业有没有偷懒的、做事讲条件的人,我不好说。但我知道,教师队伍中,“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很多,私立育才教师团队就是这样的一群人。
数学老师童连宗其貌不“洋”,憨直可爱。平时不多言不多语,走进他的办公室,总是看到他在备课、批改作业、写“学教练稿”、辅导学生,忙得不亦乐乎。拿过他桌上的《作业完成情况登记表》,你会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红勾勾和详细的情况批注;拿过他桌上的《考试情况登记表》,你会看到他每周至少检测一次;拿过他的学生作业本、《数学周报》和“学教练”稿,你会看到他的详批详改。
为学生成材,为自己工作,不讲条件,重细节,能坚持,这就是私立育才“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伍玉林,团支部书记兼少大队辅导员,上全校美术、信息技术课。私立育才重新起步时,张校长让他建网站。那时,他对建网站不熟悉,他从没有制作过网页。但他并没有对张校长说“先学学”、“先试试”、“完不成莫怪”、“完成时间长”之类的话。不讲客观,说干就干,在建中学,在学中建,在无路中走出路来,这就是伍玉林。短短一个月,学校网站就硬是建成了!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建成之后的网站维护得好,内容更新非常快,私立宜宾育才的网站迅速在集团各校中脱颖而出。
交一份工作给他,他能完成两份,这就是私立育才“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春哥”
不需安排,不管是不是在值周,见到违纪学生就教育,这就是私立育才“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私立育才“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还很多。
还有认真负责、对学生春风化雨般教育的
我被罗文感动着,我也被私立育才的教师群体感动着。当你了解了他们,你就会知道,这群“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为什么能够创造教育教学的奇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