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育才学校教师 余小凡
如果在十多年前提及电脑,相信很多人还会觉得稀奇,但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谈电脑已经像谈电视那样不足为奇了。
电脑是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创造之一。世界上第一台电脑诞生至今也只不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我国的电脑事业从开创至今只有51年(1956年—2007年),可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之快,应用范围之广,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其它技术领域所无法比拟的。我们已进入21世纪,21世纪的建设者属于今天的儿童,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怎样把他们培养成一个未来合格的建设者,这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家长都极其关心的问题。
早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时至今日,科技的发展已证明了邓小平同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预见。二十一世纪,如果一个人不会操作电脑,将被社会列为“功能性文盲”。学习电脑,已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教给儿童电脑知识和培养儿童操作电脑的技能也势在必行。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儿童怎样学电脑?”、“如何指导儿童学习电脑?”这是众多开展了计算机课程的小学电脑教师和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关心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针对“怎样指导儿童学电脑”谈几点看法。
一、抓住儿童的年龄特征,教学应生动、活泼,并与生活相联系。
儿童因其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知识范围比较狭窄,理解和认识能力较差,还没有具备成人的自学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有人指导。那么指导就必须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的难易程度,在对儿童讲述一些理论性、科学性和专业性极强的计算机知识时,要尽量使用浅显易懂、形象生动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例子,让他们觉得电脑并不神秘,它就像家中的电视机一样平常而简单,从而,消除了儿童初学时的惧怕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
如讲到电脑的硬件和软件,由于孩子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两个词,就觉得有点抽象,这时就可以打个比方:“硬件就好比一台录音机,包括它的插线、磁带等,这些部件我们都看得见、摸得着,它们都是一些硬家伙。”那么软件是什么呢?我们要用磁带才能播放出来的乐曲,是存在磁带里的,摸不着也看不见,这些乐曲就是软件。同样,对于电脑来说,只要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都属于硬件,而存放在磁盘上的那些东西都是电脑的软件。电脑的软件实际上是由一些字符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的程序,就像我们的一篇作文是由很多文字和标点符号按照一定的段落格式组合而成。
二、重视操作与实践
在讲述一些计算机术语时,应让孩子坐在电脑旁,边讲就让儿童边练习所讲的内容。比如讲到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主机、键盘、打印机、鼠标时,每讲到一样,就让他们看着实体并动手摸摸,然后重复问他们几遍“这叫什么?”,这样,他们很快就记住了。讲到打印机,为什么叫打印机,因为它是一种具有打印功能的机器,能把我们输入电脑的文章打印到纸上,并示范给他们看;讲到鼠标,拿出一个鼠标,问他们“你们看看这像一种什么动物?”孩子一看,再联系它的名字,马上就说出像小老鼠,于是印象深刻便记住了有一个长长尾巴,样子像小老鼠的叫鼠标。
应在孩子们面前摆一台电脑,而不是过多地讲述枯燥深奥的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越是不让他摸的东西,心里就越觉得神秘。从小让孩子去摸电脑,很容易打破神秘感,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让他们感到本来电脑就应该成为他手中得心应手的工具。计算机科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在机器上学势必让孩子们感到枯燥乏味、兴趣索然。在孩子们面前摆一台机器,就等于给他们一个自由驰骋的辽阔草原,由陌生到熟悉到爱不释手,使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在电脑世界自由遨翔,尽情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实践出真知,这句话可以在电脑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印证。
三、选择一本合适的学习指导书
有了动手实践的环境,还应该给孩子配备一本好的、合适的电脑教材。我们常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源泉,是儿童理想的翅膀,一本好书,能让他终身受益无穷,引导他走上攀登计算机科学高峰的道路。手中有一本电脑书,他会一边操作一边学习,不懂或疑难之处就去问书这位“老师”,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克服了他们的依赖性和惰性。
综上所述,儿童教育应抓住他们的兴趣,结合年龄特征与知识水平,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因势利导,成效将是显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