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州市双语学校校长 赵福庆 《人民教育》
1998年开始,我参与山东省教育厅的重点规划课题“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验”。10多年里,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基层学校的校长,要搞好创新教育,培养一批创新型教师和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首要的是把自己打造成一名创新型校长。那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校长?
结合自身的成长与感悟,我认为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
一、强化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至少包括以下三个要素。即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刷新自我。
(一)挑战自我的潜台词就是“我能行”。有挑战自我意识的人,常常有危机感。有一则古老的寓言。说是在非洲大草原上,曙光刚刚划破夜空,羚羊就醒来.飞快地迎着太阳飞奔而去,因为它知道,如果慢了,就有可能被狮子吃掉。就在同时,狮子也醒了.也飞快地向太阳奔去,因为它知道,如果跑慢了,就可能被饿死。这则寓言,用到日新月异的学校发展上,我们会悟出这样的道理:如果发展慢了,就很快会被淘汰。所以,作为一名创新型校长,危机感是有挑战自我意识的第一因素。
其次是责任感,上级领导把一所学校交给了你,你就应该对学校的发展负责任。就笔者自己而言,由于多年来的不断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想,如果自己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的话,就是一个没有责任意识的校长,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所肩负的使命。于是,为了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我提出了“振兴双语学校是我的责任”的口号,并将其作为“挑战自我”的座右铭。
(二)超越自我,就是不给自己设限,因为自我设限是工作中最大的障碍。例如,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与××校长相比.无法跟人家相提并论。”这事实上就是一种为自己设限的表现。称得上是动物界跳高冠军的跳蚤。据说它跳的高度可超过它身高的40多倍,把它放在玻璃杯子里。如果不盖盖,它会轻而易举地跳出来;如果盖上盖.碰撞盖子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虽然跳蚤继续在跳,但跳的高度再也不会碰到盖子了。这个实验非常形象地说明,工作中如果一旦给自己设限,将永远无法实现超越。
(三)不给自己设限,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刷新自我”。在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的办公室里.有一把大锤。据说,当年张瑞敏接任厂长时,就是用这把大锤砸掉了仓库中所有不合格的产品,预示着一切从头开始。这种意识,就是“刷新自我”的意识。正是由于这种意识的激励,我给自己提出了“教育每天从零开始”的要求:一是对从前所取得的成绩进行刷新。这是一种“以终为始”的观念;二是在工作中不断寻找教育的新生长点,寻找新生长点的过程,就是一种创新的过程:三是把严重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推倒重建。
二、磨炼创新性格
创新型校长.应该是具有“敢为性”、“坚毅性”、“好强性”等创新性格的人。
(一)敢为性就是敢想敢做,对学校发展有前瞻性的考虑。以我们学校的建校经历为例,1998年刚建校时,我不失时机地建议市局领导在原来征地24亩的基础上.再扩大100亩。这在当时来说,是许多校长不敢想更不敢干的事情,而我这样做了,并赢得了学校今后的长足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敢为绝不是鲁莽的代名词,还要像孔子那样做到“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二)坚毅性,就是要有坚强的毅力和韧力。任何有成就的创新型校长背后,都充满着艰难与曲折。在教育改革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在教育价值观上存在差异的人:而改革措施也会损害到一部分人的利益,这些都可能造成反对和诽谤。但无论如何。不管对方的语言多么尖刻,攻击如何激烈,都不要动摇你的信念。因为“无私无畏即自由”。
(三)好强性,就是要磨砺一种不服输的性格。这里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以“舍”胜强,二是以“谦”胜强。以“舍”胜强,就是要学会舍弃。在办学实践中,很多校长有“一口吃个胖子”的思想,认为各项工作都要抓好,都要领先于别人。其实,这并不现实。相反,我们会看到这样的例子:有的校长看起来能力并不比别人强,工作起点也不比别的学校高,但几年的工夫,就能把学校办出某一个特色。再过几年,又创生出新的特色。学校就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这种现象的背后.就说明校长注重阶段重点,知道暂时的舍弃,是为了最后的赢得。
以“谦”胜强,说的是工作上要有领先的意念。但在态度上必须要有谦逊的品质。无数校长治校的典型案例足以说明,要想把好的意念真正转化成一种结果,就必须从谦虚做起,特别是当自己做出成绩的时候,更要虚心听取和征求他人的意见。
三、提升创新能力
校长的创新能力应该重点体现在预见能力和谋划能力上。
(一)预见能力。毛泽东曾说过:“没有预见,谈不上领导。”预见能力,是校长创新品质中的第一要素。要培养和提高预见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是要在研究国家大政、教育方针的基础上进行预见。在一些高层次的教育论坛上,我们聆听知名校长讲话时,就会发现,这些校长的思考与实践,总是和国家的政策、国家领导人的讲话精神密切相关,总会给听者以高屋建瓴的感觉。究其原因,就是他们深刻领会了国家政策法规的精神实质,才能生发出远见卓识的教育策略.从而引领一所学校不断走向辉煌。
二是可以从当前的教育弊端去思考问题,从而做出科学的决策。具有一定能力水平的校长,分析弊端的能力还是有的。但比分析弊端更重要的,是找出弊端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知道原因才能谋划根治的方法。比如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对这一共性问题.我们就要分析其原因所在。如果认为造成这一弊端的主要原因是教育问题.你就会在学校管理、教学改革上做足文章。如果你认为既是社会问题,又是教育问题,那就会在两个渠道同时做文章.从而做出正确决策。
三是可以从逻辑推理上去培养自己的预见能力。这几年,我尝试着用因果关系和递进关系去提升这一能力。效果比较理想。比如说,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我们倡导老师们做研究型教师。围绕这一主题词,可以用递进的逻辑关系去追问:“我们不仅要让老师对学科教学进行研究,还要对……进行研究。”这样一追问.可能追究出研究型教师的外延。
(二)谋划能力。谋划能力重在让校长的设想落到实处。在培养谋划能力时,关键要把握好以下两个原则:独特性原则和简约性原则。
1.独特性原则。就是在策划时,具有超常态的思路。比如说,当前安全教育是学校的工作重点,按常理,大都是由政教处设计、策划好活动,然后压给班主任进行落实。但在我看来.这种策略并不是抓安全教育的最佳方案。于是提出“生命教育”的理念,指出生命教育有三个领域,那就是“人的生存生命”、“人的精神生命”、“人的智慧生命”。接着,提出搞生命教育可以先从抓“生存生命”开始.而抓生存生命的本身实际上就是在很好地落实学校的安全教育。学校工作中,换一种思路.往往就会出现一种崭新的教育方式,产生更佳的教育效果。
2.简约性原则。将复杂的事情化难为易、删繁就简。英国哲学家以赛亚·伯林曾把世界上的人分为刺猬和狐狸两种类型:狐狸知道许多事情。是一种非常狡猾的动物。它平时追求的目标多,思维也是零乱或扩散的:而刺猬一生只知道一件大事,那就是整天到处一摇一摆地走动.寻觅食物和照料它的家.遇到险情,立刻蜷缩成一个圆球,利用浑身尖刺进行防御。使任何动物都不会向它发起攻击。“刺猬”折射出的是目标专一、用简单的方式发挥自身优势的理念。
受“刺猬理论”的影响.从建校至今,我一直把创新教育作为追求的教育理想,决不受外界的干扰而随波逐流。在工作思路上,也努力使工作简约化。比如说,学校把“双语教学、艺体教育、科技教育”定为三大办学特色,前几年,曾开展“双语节”、“科技节”、“艺术节”。三个节逐年轮回。但后来发现,三个项目轮回举行,不仅没有整体性,而且周期太长。于是,我开始寻找更简约、更有效的方式。通过反复探讨。提出了每年搞一次“红领巾创新大赛”,把三个节融为一体,三个方面的特色进行整合展示,效果很好。
四、定位创新内容
创新内容起码应该在理念创新、方式创新、文化创新三个方面加强研究。
(一)理念创新。要做到教育理念的创新,校长要做到:一是定位要高。现在,围绕素质教育,有些校长的理念至今还停留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这与许多有思想的校长已把理念定位在学生的生命发展上相比.不能不说已经滞后了一步。二是方向要明。即通过理念指明路在何方。比如有的校长在管理上提出“无缝隙”的理念,显然与当前“给师生一定的发展空间”的理念是相悖的。三是针对性要强。教育理念的提出不要面面俱到。要有一定的针对性.直接针对当前教改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例如,在落实新课程时。我们学校直接提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实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的核心”的理念,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学校较快地构建起了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而且教学研究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厚。
(二)方法创新。方法创新主要体现在学校管理方法的创新上。要注意的是,方法创新要考虑方法的认同度。如果所设计的方法从感情上不被人们所接受,那就是无效的。曾听说过有的学校在考勤管理上采取老师进校门按手印的方式,不但没有起到好的效果,而且引起教师很大的反感。实际上,这种方式本身就是对知识分子的一种不尊重.教职员工们从心底感到是一种管制,而不是管理。
(三)文化创新。许多校长在提及文化创新这一问题时,大多想到环境创新和精神创新两个方面。其实,这只是注意到了文化创新的类型,没有考虑到它的内涵。要想在文化创新方面有所建树,就必须从学校文化的内涵方面进行考虑。内涵丰富,学校文化才能有品位。有品位的文化起码应包括“向上、博爱、和谐、快捷”四个关键词,从而使学校产生催人奋进的精神,使师生在美好的校园氛围里共同成长。
五、设计创新载体
培养校长的创新能力,必须有一定的载体。载体是什么?依笔者看起码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办学思想研究、办学特色研究、实验课题研究。我想着重讲讲前两者。
(一)办学思想研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校长的办学思想是学校办学的灵魂。而校长办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实践的过程。
首先。创新校长的办学思想应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包括核心价值观、办学教育目标、办学文化、育人方法等。其中。核心价值观是其他因素的总领。对校长来说,由于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不同,因而核心价值观也不相同。核心价值观一般表现在对学生的培养上,像有的校长定位于“每一个孩子都重要。每一个孩子都会走向成功”,也有的校长定位于“至少要使80%以上的孩子走向成功”。这两种理念.就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观。
其次。创新校长的办学思想应该独具特色。实践中,我曾利用独特的办学理念去努力践行教育实践。提出了“同样的课程计划不同的营养配方”、“同样的课堂不同的学习方法”、“同样的学校生活不同的活动体验”、“同样的考试评价不同的评价标准”等理念,以体现办学思想的独特性。
再次。要不断创新办学思想的内涵。社会的发展必然引起教育价值观的变化,而校长教育思想的不断提高,也必然带来对办学思想的不断充盈与深化。比如。我们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围绕创新教育,逐步形成与创新密切相关的校园主流文化,包括“自主文化、合作文化、探究文化、创新文化、实践文化”等五个方面。主流文化的形成,无疑丰富了学校文化的内涵。
(二)办学特色研究。任何一所学校办学特色的呈现,都是在校长的带领下、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提到办学特色的定位,多数校长都会认为,特色项目的选择应根据学校的现实情况来确定,与学校的人力物质资源相吻合。否则,将是不符合现实的。但仔细思考,这不过是一种顺向思维的选定方法。我更加看重逆向思维的选定方式。也就是在确定特色时.以一种超前的思维去考虑。
记得看到一本书,说是两个鞋厂销售员同时来到一个岛国推销鞋。但这里的人从来不穿鞋。甲销售员看到此景,很快离开了。而乙销售员见到此景,却认为大有文章可做。他首先给国王做了一双很漂亮的鞋,然后说服国王在岛国推广鞋,并在岛上开了卖鞋的商店。结果后来岛国的人都穿上了鞋。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学校在建校之初对特色项目定位时,把英语教学确定为特色项目,当时没有师资条件,但我们认为,将来的社会发展对英语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克服重重困难。几年后,英语教学终于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