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云南曲靖育才学校“育才精神”感人事迹
有一片土地,因为有默默地耕耘而处处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有一方静土,因为真诚和质朴而显得那样的淡定和宁静,
有一种力量,因为坚守的力量而牢牢托起育才学子成才的希望,
……
——题记
云南曲靖育才学校是集团所创办的第三所育才学校,办学至今已经有13年的历史,学校经历了从品牌初创、提升优化和攻坚发展的三个阶段。云南曲靖市是一个教育发达的地级市,在这样的地区要办好一所民办学校充满了竞争和挑战。可是,曲靖育才学校做到了,十三年不动摇,踏踏实实做教育,一心一意谋发展。民办学校发展艰辛唯有身在其中,或者参与过的人才知道,要执着于这一项事业,需要有一种不离不弃的精神,而曲靖育才学校恰恰有这样一批人正在为这一份事业努力拼搏。他们就是曲靖育才人,他们用拼搏与顽强的意志度过每一次的坎坷,他们用辛勤和汗水书写育才事业的篇章,他们有的是一种称之为育才精神的东西,一直在默默地坚守与付出。
胡兰珍校长说,谈起学校的发展,学校这一支积极进取、对学校不离不弃的教职工队伍就让她曾几度落泪,老师们爱校如家、默默奉献、无怨无悔,每一个人都在为学校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有敬业爱岗,爱生如子的沈萍主任,有高压240千帕仍然坚持跑早操的
胡校长自己的身体也不好,她曾经先后三次因为工作负荷导致高血压两次晕倒在工作岗位上,但她作为一校之长,她深知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她时时处处都为学校的发展动着脑筋,她同样还担任着小学语文的主科教学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之下,面对着强大的工作压力,可是她仍然面带微笑,信心十足地对笔者说:“有我们的教职工在,我觉得什么都不怕,快乐多过困难,对学校的发展我们很有信心!”
“育才这一份事业是我命中注定的,有困难与挫折我都有一种力量让我迈过去,特别是当我接到学生的电话问候,看到他们信任和期待的眼神,我丢不下,舍不得……”当笔者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快就回到工作岗位上班时,云南曲靖育才学校教务主任如是说。沈老师是土生土长的云南人,带着一种纯朴善良的气质,在工作上一直都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成绩突出。来到育才已经有13年了,育才已经成了她的家,孩子在育才从小学生成为现在云南财经大学的大学生,在电视台工作的丈夫为了方便她的工作生活,多年来也挤在学校的小单间里生活,尽管她们家的新房子离学校就仅仅有8分钟的路程。当然,学校的许多行政
2012年1月份,学校安排教职工到云南曲靖、贵州、昭通等地进行招生宣传,在安排所去乡镇时,姚松能、李少龙、黄秋霞和李勇等老师就悄悄找到校长说:“校长,哪个地方最难去,最难做工作,你就安排我们去哪里!没事的,我们保证做好。”他们冒着严寒的天气去了边远而艰苦的贵州盘县、昭通宣威、曲靖富源等地,在发完所有宣传材料之后,有的在回来的途中遇上天降大雪,还有车祸,交通瘫痪之后不仅没有车上曲靖,而且天已漆黑却没有吃饭和住宿的地方,两个老师就只有躲在车站附近的一个角落避寒,并靠在一起取暖,一种强烈的责任心让他们度过了难关,第二天终于可以离开车站,踏上归途,那时他们说自己的心情是激动不已的,因为他们又闯过了一关,学校的招生也许会因为这一次的考验得到相应的回报,事实证明,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学期学校的学生数量有所增加,让大家看到了新的希望。
学校杜志刚主任来到育才六年多,一直没有回甘肃老家过过年。作为德育主任,他不担自己的教学工作出类拔萃,而且他时时刻刻都关注着学校的校风、孩子养成教育、其他学校的德育管理成果等,一有机会他就虚心地向其他兄弟学校学习,使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学校生活老师苏玉兰,平时工作认真负责,而且品质高尚,有一次她在整理学生内务时,拾到1300多元钱,她如数上交学校找到失主,还给了学生,她这一种拾金不昧的精神让学生和家长深受感动,因为
学校保卫队队长胡广连是原来是转业军人,后来是当地一家厂矿的职工,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学校保卫工作,对学校后勤保卫工作了如指掌,他说他是因为被学校的老师精神所感动才愿意留下来,胡校长经常工作到深夜1点多,
为了工作,默默付出,从来不计较得失的老师,曲靖育才还有很多,像文道奎、米志芳、李艳、彭勤、苏文兰、沈连、
正是因为学校教职工团队的全力以赴,学校逐步呈现出和谐而进取的校风,来学校报名的孩子也越来越多,大家看重的是曲靖育才教师们为了教育全力拼搏的精神,看重的是育才人独特有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我们相信,曲靖育才学校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