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育才教育集团总部 李琴玉
研究性学习,一个各个领域都在日益渗透的名词。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会学习,再到学会进行“研究性学习”所需要走的路还有多远?这是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中国的汉字,是全世界形成最早,形体最优美,发展最成熟的一种文字,汉字的特殊性一直以来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而由汉字所创作而成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一朵独放异彩的奇葩。可以这样说,中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祖国新苗学习汉语、学会写作、热爱文学的一条必经之路,如果中小学语文课堂仅仅是教给学生干巴巴的拼音、支离破碎的汉字、一个模式的课文……而不能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赏析优秀作品、陶染文学气息、萌发创作愿望,那么,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是苍白和无效的!针对中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研究性学习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有效的研究性学习,笔者作了以下的探索:
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学会有效的研究性学习,教师首必须先进行扎实有效的研究性教学。至今还记得曾听过一位有几年教龄的小学低
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进行有效的研究性学习,教师还要教给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同样是一堂初中语文课《诗三首》,有一位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先教学生字,然后分析课文,这一过程只有教师在讲,学生则跟着教师学;而另一堂课,则是教师在课前便安排了学习小组,进行课前预习生字和课文,一上课教师便检查小组及个别学生的预习情况,对于学生已经学会的问题只检测不再重复,对于学生不能掌握的重点讲。随后便是学生分组进行自学情况汇报,对能够拓展思路,从各个渠道收集信息和知识进行学习的小组让他们作为主讲,多一些时间展示和教学,然后教师及时进行二次备课,把学生未能自学完成的知识进行点拨和引导等。前后一对比,则可以看出研究性学习,必须有其特定的媒介和必要的方法,成立学习小组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在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合理的搭配,让他们自己形成一个团体进行互助学习,对于不懂的问题自行进行研究或质疑。然后则是提供必然的工具书;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简单说来是课文中一些常用的标识和理解上下文的方法;再者则如何自学全篇文章,找出自己不能领会的知识点进行自学、互学探讨;还有则是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上网、向长辈或高年级同学请教等方法进行研究性学习。
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进行有效的研究性学习,必须使学生形成宏观的语文知识体系。有一个故事令人回味,有一个人在沙漠上走了三天三夜,因为没有粮食和水,已经无法坚持下去了,所以就死在了沙漠里,而当人们发现他时,他离绿州仅有
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进行有效的研究性学习,要将课内外所学到的知识合理利用和整合。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其实不然,拥有知识却不会运用知识的人大有人在,知识之所以能够爆发出不可估量的力量,就是因为人们对它们的运用。学过英语的人都知识,如果脱离了课文或语境来记忆单词当时是非常容易的,但遗忘起来也非常快;而如果先熟悉单词,然后在阅读或写作中进行运用,这时的英语单词就能够在脑海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而且越运用就记得越牢固!语文知识何不是如此,在课堂中刚刚学到的生字新词,如果能够配合着相应的课外阅读或者写作进行理解和记忆,那样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因此,我们要设法教会学生一边要努力学习课内外的知识,而且要学会运用学到的知识,让知识转化为再学习、再研究性学习的动力。对于所学到的知识要做到较好的利用和整合,进行研究性再学习,还有以下方法可以借鉴:让学生用口述的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叙述,进行课文续写,进行课本剧表演,举办口头文学创作大赛等等。通过这些方法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巩固和训练,也是研究性的学习。
中小学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而语文学科的基础性、综合性、工具性、人文性又注定了它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中学语文教学所要面对的不仅是历史的传承,还有不断的创新和与时俱进,日新月异的语文发展态势种种都提高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语文的难度。可以说,要让学生学会研究性学习,并形成一定的研究能力是一个长远的目标,需要教育工作付出百倍的努力,研究性学习要学得深,学得有价值,把握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地面对,采用逐步的培养,层层突破的方法,慢慢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