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教育 理 念
教育要研究的问题就发生在身边,都是活生生的,粗看没有什么大不了,细想却有许多学问,当一个教师从教学和生活的小事中发现其乐趣时,就是一种探究的满足。
教育 名 言
校园和谐是一种文化,“真诚”是维系所有校园关系的润滑剂,各有所得,各方有益是惟一的策略。为之,校长的心应挂在学校的每一个地方。
教育思考与实践
李首民当了20年校长,悟出了一个道理:要做个好校长,首先要做个好教师,要做个好教师,就要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近年来,他参与《中学生心理导读》、《地区性特色学校形成的理论和实践》两本专著的撰写;在课程改革中,他自编教材开设《中学生学习指导》、《中学作文20讲》等课程;最近,他写的两本新书《情理相融创和谐》和《一个中学校长的教育旁旁白》在上海2006年“我爱读书、我爱生活”的书展上签名售书,得到好评。他又在《文学报》上专设《校长对你说》栏目,定期与青年学生交流思想,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谈人生、谈读书、谈教育,角度独特,文笔流畅,感染力强。
由此,他以自己学业水平和管理上的个人魅力,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在这所他创办的学校里,师生们都勤奋读书,和谐合作,共同发展。
2006年,在上海“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书展首日,李首民校长带着他的两本新书到现场签名售书。购书者大都是交大二附中毕业多年的学生,还来了不少家长。与其说他们是来购书的,倒不如说他们是来关注二附中发展的,因为他们不会忘记自己在这所寄宿制学校的日日夜夜里,师生们所结下的深厚情谊。
的确,作为二附中的首任校长,他情感的寄托是这所学校,他生命价值的体现也是这所学校。
记得1994年暮春,上海交通大学配合闵行校区的发展,需要开办一所中学。正处不惑之年的李首民校长,在经历了校长历程的6年初始阶段之后,幸运地成为创建这所学校的第一任校长。一张图纸、一块荒田、一片期望、一份重任。十三年时间,交大二附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初中、小学到完全中学,走过了日趋强大的道路,成为当地为数不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之一,留下了校长追求校园和谐的每一个脚印。
李首民做了二十年校长,先后记下了四十多本个人笔记。
按照这种思想去从事他的校长职务,三、五年之后,就有人评价说,李首民最讲中庸,年纪不大,却太传统,也有批评他“以传统自居”。
其实,说“传统”不全面,中庸确有一点。更确切地说,他有着“农民”般的纯朴和善良,他出身农村,父母都是不识字的农民,虽然没有很好的文化背景,但江南农村的纯朴民风哺育着他的纯朴和善良。
2002年秋季,因工作上的事,他与著名儒学大师南怀谨先生及其弟子有过几次交往。南先生对传统理念的阐述给了他许多做好校长的启迪。
从南先生那儿回来后,他认识到学校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就要有恭,有宽、有信,有敏,特别是要讲惠。做到了这些,人的心情就会好,工作起来就会有滋有味,碰到困难和挫折也就无所谓了。他常试图以他的愉悦换取别人的愉悦。从这个意义上说,李首民的教育管理,是对传统儒教思想的一种理解和实践。
在李首民校长看来,校长应该是个教师,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教师而已。只不过由于分工不同而参与了学校的管理,应该保持对学生,对教师的那份平常心。这种思想在他的《一位中学校长的旁白》中表现得尤其突出。在《有偿家教新解》、《农村教师还是穷》、《情绪有周期性》等诸文章中,他对教师的理解、宽容表现得一览无遗。因此,他所领导的交大二附中,干部与群众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家长与学校老师之间,没有怨言,只有理解。学校人气足,人心齐,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他勤于学习,勤于思考,许多观点得到师生的认可。他认为,校园内的矛盾,大多产生于师生之间,教师们常常产生对学生的“怨”。如何处理好这些“怨”,是做好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他对老师们说,因为有了学生,我们才有许多事要做;因为有了对学生的爱,我们才会产生那么多的“怨”。“爱”得越深,便“怨”得越彻底。
他认为,校长管理的关键是对教师的人性理解,虽然他不反对有人把教师称为“春蚕”,喻为“红烛”,但他认为,当放弃了教师的人生关怀而要求教师们专注于关怀学生的时候,其本身就缺乏了人性。
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常会产生误解,对此,他有极好的心态。有着良好心态的校长,怎不能炼就一批良好心态的学生呢?
李首民做了20年校长,却一直还原自己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20年校长长期任语文课并注意积累使他的语文教学达到新的境界,颇多的教育感情,引发了学生师生思维的更新。日前他写的两本新书《情理相融创和谐》和《一个中学校长的旁旁白》在上海2006年“我爱读书,我爱生活”的书展上签名售书,得到好评。他在《文学报》上专设《校长对你说》栏目,定期与青年学生交流思想,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对人生、对读书、对教育畅谈自己的思想,角度独特,文章流畅,富有交流魅力。
读书是他的爱好者,写作是他的习惯,教书是他永远不忘的本份,因为他其实仍然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教师。
(摘编自《情理相融创和谐》)
执着不懈的追求
他在工作中的实践智慧是一笔颇丰的精神财富,他的两本专著《情理相融创和谐》、《一位中学校长的教育旁白》,讲的是实话,做的是实事,解决的是实际问题。他坚信自己的见解大多来自实践的“悟”,20多年来不改朴实无华的语言,踏实执着的追求,于是形成了他独特的校长个性。读他的为人,读他的专著,处处洋溢着质朴的真实,真实的凡人的烦恼,真实的校长的胸怀,这些表露出当代一个真实的中国校长的心声。我将从中去体味在改革开放时期一个校长的独特魅力与实践智慧,因为,每一位成功校长教师有属于自我的一道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