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育才教育集团
[推荐]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后反思
【字体: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后反思
作者:昆明盘龙…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11

云南昆明盘龙区龙泉育才学校教师  何韵蓉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篇寓言故事,说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就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骄傲自大的行为。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我注重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效地读书、识字。

新的课程改革注重了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学生学习不是将知识进行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通过其自主活动,新知与原有知识经验进行相互作用,来补充、丰富和改造自己的认知结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的课堂设计中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力求从学生的角度,站在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角度去思考。整个教学的思路感觉还是比较清晰的,并且在重难点的突破上和许多教学细节上,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解决重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为了让学生们分清楚小松树与大松树与大山的位置,我提前做了小松树和大松树的贴画,在黑板上画好大山的简笔画,上课时让学生先“读”后“说”再“找”。“读”就是在文中找出它们的方位,“说”就是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课文内容,“找”就是到黑板上来贴图,给两棵松树找到家。这样,通过贴图,调动学习兴趣,让孩子迅速掌握大小松树的位置,为后文的理解作出了铺垫。

2.在朗读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话时,通过重点词语“多高、很远很远”等词语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理解、感悟小松树的骄傲。一年级孩子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通过分角色朗读,来内化文本,为下节课的分角色表演读埋下伏笔。同时通过范读来引导学生把文本读正确、读流利。

3.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我采用重点识字和随文识字相结合的方式。从字音到字形,到字义,我让孩子们自己来分析、交流,使得每一个孩子都能就生字展开了思考,并踊跃地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学“伯”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知道爸爸的哥哥叫伯伯,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生字;教学“爷”时联系爸爸也叫父亲,所以爷字上面也是父子头,下面的部分就像爷爷的拐杖。“托”是记忆的难点,所以我就从这个字的造字方面来讲,感受汉字的魅力,“托”字右边也叫tuo,一横就像土地,竖弯钩的竖像植物的茎,下面的弯钩就像是植物的根,上面是沉甸甸的穗子,这个穗子就成了撇,这个根和茎就成了竖弯钩,给予学生直观的认识。教学“多”时则通过不同层次的感悟,先看字形,明白“多”是由两个“夕”组成,再给它找朋友,然后理解“多”除了许多的意思,在文中还指“特别”的意思,接着用“多”进行说话练习。

4.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低段对词语的理解要让孩子大概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要区分词语的含义,对于一些重点的、关键的字词不要模糊概念,要体会到位。所以在理解“多”除了表示数量多之外,还表示特别的意思时,我联系第7课学过的《骑牛比赛》中一句话:南美洲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指导“特别”可以换为:非常、多。学生已经理解“特别”,此时让学习前后融汇贯通,并进行延伸说话练习,这样学生对一个词的理解就能形成一个很好的体系,并联系生活把知识学活了。对于“松”的理解,通过具体语言环境:下课了,同学们的心情很——,理解“松”还有另外一层意思:轻松、放松。

5.生字书写教学把握学生自主探索的原则,让学生自主观察关键笔画。对于学生已经习得的“上下左边不顶边、注意笔画宽窄和高矮”书写方法则点到为止。在教学“多”时,我通过让学生到黑板上摆一摆笔画的形式,化难为易,突破了难点。

自我感觉不足的方面:

1.因为要赶着呈现完整的教学,有些环节没能去静下来等待,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回答时间。

2.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了解不足,导致我的指令和学生平时的习惯指令不一致,造成几次指令重新调整,加上我反应调整指令的时机有些滞后,耽误了时间,课堂显得不那么流畅。

    3.对学生的听课习惯了解不足,导致课上学生几次自由读书的时间都在提醒几个孩子调整上课状态,而没能去巡视,深入了解学生读书的情况,导致后面的指名读课文,缺乏预设的针对性和层次性,未达到很好的指导意义。

    4.生字书写的反馈评价环节,因为时间关系没能展示,这样学生就缺少了对本节课书写方法的内化过程。

    虽然这节课还留有遗憾,但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次授课都是一次历练,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怎样运用创新的思维,灵活的机智,和谐的方法来活跃课堂,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仍需要不断总结经验。

 

文章录入:yucai    责任编辑:yucai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
Emaill
评价等级
Reset
云南育才教育集团门户网
云南育才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云南育才教育集团主办 网站设计:玉林 网站备案编号:滇ICP备05003274号
建议使用IE7.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