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育才教育集团
[组图]从规范教师备课到学校教学规范
【字体:
从规范教师备课到学校教学规范
作者:金秀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1/1

●上海青浦育才学校教师   金秀芳

 

“规范办学”这一严肃的话题已充分融入了民办学校的办学目标中,并不断鞭策着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我们深知这一目标的科学性,也更知实现这一目标的艰巨性。郭董事长的讲座,让我们再次知晓了“规范”含义,也平静了我们以往浮躁的心态,有了化整体规范为细小规范的意识,一步一个脚印,逐步规范学校负责的各项工作。联系自己在学校的工作板块,对照郭董事长的建议,就我所负责的学校数学教学工作,曾经向学校提出过“规范教师备课与反思书写、落实”的建议,也得到了学校的支持,并在全校作为一个长期的课题探讨。结合自己曾经到兄弟学校的一些了解,觉得我们所探究的这个话题在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里面可能也是一个共性的问题,故在此提出。

一、规范学校教师的备课要求。

育才民办小学为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做出了许多的思考与探究,也有较多的实践。但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我们的教师因为工作负荷较重,个别教师业务能力和态度的原因,在自己的备课中有出现了不太规范的作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年轻教师不理解“详案”操作。

正如郭董事长评价我们的老师时所言:80后教师,他们能够在民办学校任职,并有着一定的成绩,他们的敬业态度和人品人格是不容置疑、值得高度肯定的。是的,我们发现,我校年轻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感人至深,代表着学校教师精神。但毕竟他们工作经验有限、态度各异,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教师在备课环节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1)以为在自己的备课本上多抄写几页就是应付检查的“详案”。

2)认为课前教具的准备、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过程在备课本上无法体现,学校不好检查,认为不属于“详案”,故而不主动运用;

3)认为把课本上例题的详细过程一起抄写在备课本上也是“详”的体现。

2、教师对“备课”的理解有待规范。

1)喜欢抄写他人的教案,应付学校检查;

2)写过的教案不愿再做修改,所以检查时的教案是整洁、工整的,没有任何修改的痕迹,个别教师甚至连备课本都没有折痕;

3)没有“备课”意识,以为教案写好了,课就备好了,更谈不上“一课三备”的实践;

3、我们尝试的改革方案:

1)要求老师们理解“备课≠写教案”,从“备”字上下功夫;

2)手把手地指导年轻教师编制“详案”,坚决去掉所有教师为了“详”而做的“低级的重复性的劳动”,为了应付检查的教案书写不如不写;

3)修改学校备课检查评价方案,打破“备课本整洁、工整便是绝对认真”的习惯认识,备课本上添加、修改越多的越要肯定;

二、正确理解课后反思过程,规范“反思书写”。

育才民办小学一直尝试实践课后反思应及时,并认真书写,也为此做过一些引领、指导、培训。实践发现,这一环节的推行,也让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习惯的改变、教学能力的提升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但是,我们又逐渐发现,我们部分教师因为视野的问题、学校导向的问题,我们课后反思的话题始终围绕在一个比较低层次的水平,没有从教学本质、教学标准的达标度上去展开比较高水准的探究与实践,所以,每次的教学反思只是围绕“时间安排合理不合理”、“活动积极不积极”、“作业完成没完成”等话题上反思。为此,我们又做了如下指导:

1、教师是人类已有文明的传递者,我们不反对教师在课堂中的“知识传授”,但坚决反对教师“独霸课堂”,要求老师一定要每日反思;

2、我们的反思要围绕“课程标准的体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学方法的适应于改观”等较为全面的话题反思自己的课堂;

3、我们的反思一定要及时,在自己的教案中要有补救措施和补充教案。

郭董事长说:只有在学校和教师的严格的训练和规范工作的影响下才会养成规范学习、规范工作的习惯。我想,我们的小小话题不能轻轻放下,应用严肃的态度、恒久的心态、规范的引领、标准的要求,以不断完善并努力成就我们的事业。

文章录入:yucai    责任编辑:yucai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
Emaill
评价等级
Reset
云南育才教育集团门户网
云南育才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云南育才教育集团主办 网站设计:玉林 网站备案编号:滇ICP备05003274号
建议使用IE7.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