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呈贡育才幼儿园教师 李艳萍
【摘要】
区域角游戏在幼儿园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项活动,它深得幼儿喜爱,我们应在区域角活动中,多开展能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区域游戏,充分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
区域活动 幼儿 动手能力
【正文】
一、小班幼儿动手能力情况分析:
现在,幼儿园里的小朋友独生子女居多,在家里,长辈们对他们百依百顺,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孩子不用动手,生活全由大人包揽,导致现在的小朋友娇生惯养,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很差。小班幼儿大多在三岁左右,他们已经可以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了,而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强弱与幼儿动手动脑能力以及智力开发也有一定的关系,生活自理能力强则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也强,反应也快,大脑也就更聪明,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双手,还孩子一双自由的手”,从中不难看出,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对幼儿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倡,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从而获得知识。那么,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呢? 除了让家长配合在家也让幼儿自己动手做事,老师要求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安排小朋友当值日生做一些简单得劳动外,还可以通过区域角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二、小班幼儿区域角活动分析:
区域角活动就是在幼儿园里锻炼动手能力最好的地方,是幼儿自由、自主的学习场所,幼儿在这一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能按自己的兴趣、意愿和能力,选择活动内容、体验快乐和成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和表现。因此,区域角是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较好的教育手段,也是孩子们的乐园。在整个区角活动过程中,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在教师有目的的预设下,自由活动,从中获得知识,对他们来说,区角活动是他们百玩不厌的游戏。
1、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们班共有30 人,其中有9 个为插班生。这几个新生幼儿是第一次入园,对幼儿园很陌生,对区域
活动更是没有概念,因此在创设区域角是要考虑多个层次。根据幼儿的不同能力发展状况来创设区域角,丰富区角内的操作材料。班内一半的幼儿已有一学期的区域活动经验,因此在创设时要增加难度,帮助幼儿更好的提高自身的各方面能力。但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说,要增添最基本的操作材料,让幼儿从基础开始发展自身的能力。
2、区域活动预期目标
(1)继续为幼儿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让幼儿开开心心上幼儿园;也让幼儿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开展游戏活动。
(2)通过各种材料的增添,让幼儿在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时巩固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也在此基础上认识更多的颜色及形状。
(3)通过表演让幼儿学会主动与同伴交流,也通过展示自己培养幼儿大胆的性格,让幼儿乐意在同伴面前大胆展示自己。
(4)通过建构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也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物体形状及特征,萌发幼儿建构的兴趣。
(5)通过图书区的操作,让幼儿知道正确摆放及翻看图书的方法。
3、本班五个区域设计目标:
(一)名称:建构区
目标:1.能自由选择积木根据物体形状进行拼搭。
2.在活动中不将积木占为己有。
3.萌发幼儿与同伴合作拼搭的意识。
(二)名称:美发屋
目标:1.学习自己分角色进行游戏。
2.能够主动与同伴共同动手,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名称:图书角
目标:1.学习正确摆放书籍。
2.指导看书规则,不影响他人。
3.萌发幼儿保护书籍的意识。
(四)名称:娃娃家
目标:1.学习自己分角色与同伴共同游戏。
2.认识及了解材料的操作方法。。
3.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五)名称:科学区
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巩固认对红、黄、蓝等颜色的认识,并进行分类、配对等游戏。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利用不同的区域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各种丰富而有意义、有趣而又符合幼儿能力发展的材料。即要考虑到材料的趣味性,又要适合幼儿的发展。
1、合理投放游戏材料,提高幼儿动手能力:
(1)图书角:投放每周语言活动的故事图片、幼儿用书、头饰等。
小班幼儿通过平时的一些画面的感染,会对图书产生浓厚的兴趣,经常去看自己喜爱的书籍,不但扩大了他们的眼界,增长了有关大自然、社会生活的知识,培养优良品德,还促进幼儿观察、分析、想象及讲述能力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学会正确取放书本,也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2)娃娃家:投放奶瓶、厨具、娃娃、电话机、家具等。
小班幼儿从家庭生活环境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环境中不久,身上还保留了许多家庭生活的影子,比如:生活自理能力较弱,通过娃娃家活动,既可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又可以体验成人劳动的快乐,还可以学习与人共处的方法。
(3)美发屋:老师或幼儿带来家中的洗发水瓶子、盆子、毛巾等物品投放到“美发屋”,孩子们积极参与到制作中,动手能力进步了,创新意识与环保意识也提高了,他们也更加喜欢玩区域活动了。
(4)科学区:投放豆子、车子、瓶子等物品。
就用豆子说吧,对于能力较弱的孩子,我提供了一些豆子、勺子和碗,请他们将豆子舀进小碗中,要求相对较低;对于能力较强的孩子,我提供了豆子、勺子和玻璃瓶,要求将豆子舀进玻璃瓶中,难度又有所提高;对于能力更强的孩子我提供了豆子、筷子和碗,要求将豆子夹入碗中或再增加难度可以用筷子将豆子夹入瓶中。这样,区域的材料给孩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在简单有趣的游戏中逐渐提高动手能力。
(5)建构区:提供大的泡沫积木和小的积木。
小班幼儿喜欢拼拼搭搭,而且更喜欢独自玩,不会分享、合作。通过建构区活动引导幼儿学会分享玩具、合作玩,可以培养幼儿的搭建能力,促进其空间知觉的发展,儿童空间知觉不是从学几何开始,而是从搭积木开始,在建构区的搭建活动里,他们通过尝试知道了一块积木是放在左边还是右边,才不会使“大桥”倒塌,在做中既学到左、右、上、下等空间知识,又使双手得到锻炼。
2、让幼儿遵守游戏规则,提高动手能力。
在区域角游戏中,每个区域角都贴有不同的规则,规则大体是这样的:小声交流;爱护玩具;物品放回原位等等,特别是在区域角活动结束之后,幼儿都能按照规则将物品收拾好放回原位才能出来区域角。
总之,在各种区域角活动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小肌肉,而且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小手变得灵巧了。
四、通过区域角活动,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小班的小朋友刚入园时候,很多连吃饭、上厕所等事情都不能自理,需要老师帮忙,而在幼儿园的区域角活动中,我观察到他们在玩的时候其实动手能力挺强的,积木会搭成各种形状的东西,很会照顾“小娃娃”,很会帮助别的小朋友理发等等。通过这些事情,我认为孩子的动手能力其实不是没有,而是被家长在家宠爱出来的。所以在幼儿园里,我们班三个老师尽量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我班一个小朋友张程智,他刚入园时候不会自己吃饭,更别说穿脱衣服、穿鞋子、帮老师做事情等。但后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鼓励他读动手玩区域角的玩具,在生活中也鼓励他要向在区域角玩游戏那样,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们还让幼儿进行比赛:自己脱鞋、脱衣服,午睡后让小朋友自己穿衣服、穿鞋、叠自己的小被,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得很快,并且我们还进行家园联系,要求家长在家中也要让孩子自己做事情,因为幼儿完全可以在家干一些擦桌子、扫地、整理自己的房间、洗手帕等生活小事,家长不必事事包办。很多家长也跟我们反馈,说孩子入园后,很多能力都提高了,能够在家自己吃饭,穿脱衣服,并帮助家长做一些小的家务事,家长们很是高兴。
幼儿在园除了能够自己动手做自己的事情外,有很多小朋友还会主动帮助老师做一些小事,如抹桌子,扫地,收拾玩具等,我们看到孩子们的点滴变化,心里也很欣慰。
在今后的幼儿园生活中,我们将继续探索用更好的方法来加强幼儿在区域角活动中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幼儿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健康快乐成长!